010-53352947

恒挚支持 | 2024第十一届中国认知传播学术年会召开顺利举行!

11月16日,由全球修辞学会·中国认知传播学会主办,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成都大学传媒研究院共同承办,北京恒挚科技有限公司支持的第十一届中国认知传播学术年会在四川大学召开。来自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业界人士及硕博研究生相聚蓉城,共话数智时代认知传播学领域的前沿议题与发展趋势。
本届年会以“数智时代的认知传播学:使命与自觉”为主题,旨在发起兼具前沿理论视野和跨学科交叉范式的认知传播相关领域学术交流,为数智时代认知传播前沿研究贡献来自中国视角的思考与探索,服务于构建国内国际传播新格局。
会议下设主旨论坛、圆桌论坛与平行分论坛共三个环节,共吸引来自国内外认知传播领域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及高校学子参会。

开幕式现场

出席本次年会开幕式的领导嘉宾有四川大学副校长刘超教授、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方小虎、全球修辞学会会长陈汝东教授、中国认知传播学会会长欧阳宏生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李怡教授等。年会开幕式由中国认知传播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操慧教授主持。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操慧教授主持开幕式

四川大学副校长刘超教授作线上致辞。他代表四川大学向各位远道而来的参会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并期待各位专家通过对数智时代认知传播前沿问题的探讨,为数字时代的认知传播研究贡献中国视角、中国思考和中国智慧。

四川大学副校长刘超教授线上致辞

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方小虎指出,认知传播学作为创新型交叉学科,能够为新闻舆论工作特别是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他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认知传播学术年会的举办具有前瞻性,希望专家学者们借助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与四川大学共建新闻学院这一平台,加强沟通合作,把四川推进天府融媒联合体建设的创新探索,作为认知传播学的一个典型案例和研究样本,加强与学界的沟通合作,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汇聚更强大的媒体力量。

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方小虎致辞

全球修辞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汝东教授认为,“拓宽认知传播学发展的新视域,探讨数据时代认知传播领域的技术发展应用以及风险规制都十分必要而迫切。”他指出,认知传播学会已成为国际学术共同体建设的领军者,在学术共同体建造、学术活动开展、学术成果继承、学术梯队布局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全球修辞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汝东教授致辞

中国认知传播学会会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欧阳宏生教授回顾了中国认知传播研究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他指出,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新时代知识创新的共识和重要路径,在新一轮认知体系创新的背景下,认知传播研究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他总结了当前认知传播学研究呈现出的明显特点:第一,已有大量认知传播研究前期成果;第二,认知传播研究已经有了明确的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对象;第三,已初步建成认知传播知识体系;第四,从事认知传播研究的基本人才队伍已经形成。

中国认知传播学会会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欧阳宏生教授致辞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李怡教授在线上对各位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他在致辞中指出,如何在数智时代做好学术研究,是每一位学者都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次会议主题切合时代发展,将开拓传播学、新闻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重要思考。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李怡教授线上致辞

开幕式最后,全球修辞学会会长陈汝东教授和中国认知传播学会会长欧阳宏生教授为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柳旭东教授颁发聘书,聘请其担任中国认知传播学会的副会长。

柳旭东教授受聘仪式现场

主旨论坛

主旨论坛环节,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10位知名专家学者就数智时代认知传播前沿研究议题分别作了主旨报告。
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院长、中国认知传播学会副会长钟布教授以“Silent Struggles: Under-sociality Shapes Youth Mental Health”为题作主旨发言。他基于香港和美国等城市地区的青年群体回避社交的现象,指出社交不足是导致青少年罹患抑郁症和双向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的关键影响因素,并从传播学研究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实践意义的干预措施。

钟布教授作主旨报告

北京大学古代东方文明研究所“东方哲学典籍整理与诠释项目”学术顾问、全球修辞学会副会长艾伦·阿姆鲁拉·海玛特教授发表了题为“AI and the I Ching: Cognitive Possibilities and Challenges”的主旨报告。他结合现代文献学视角下的文本分析以及中国传统的诠释学方法,探讨了如何将对话式解释法应用于解读《易经》这一“具有高度象征性、隐秘性和神秘性”的经典著作,并讨论了人工智能之于未来相关研究的机遇与挑战。

艾伦·阿姆鲁拉·海玛特教授作主旨报告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中央电视台原研究室主任王甫教授在题为“认知传播在智媒时代的目标函数与价值对齐——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例”的主旨报告中指出,智媒时代传播的核心目标在于实现信息快速传收、促进受众行为改变,同时优化传播效率与效果。同时,价值对齐要求传播内容与受众价值观一致,并体现为传播者的社会责任担当。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传播策略、加强受众认知研究和强化社会责任担当等路径,认知传播可在智媒时代实现更高效、更高质的发展。

王甫教授作主旨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特聘教授、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认知传播学会副会长顾亚奇教授作了题为“AIGC时代认知传播的‘机器意向性’与范式重构——基于人工智能艺术的思考”的主旨报告。他聚焦于探讨“机器意向性”这一概念在认知传播中的意义与影响,强调了AIGC时代机器呈现出的意向性是一种模拟人类意向性结构的技术意向性、复合意向性,由此促使我们重新评估AI生成艺术中的相关议题。

顾亚奇教授作主旨报告
全球修辞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汝东教授以《论传媒文明发展的认知路径——一种历时与共时的考察与思考》为题,基于历史文献与传媒史的教学和科研实际,从历时与共时两个方面梳理了人类传播机制中认知规律的发展过程,重点探讨了媒介文明发展的认知路径,并为未来媒介研究和技术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陈汝东教授作主旨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智能传播研究院院长、中国认知传播学会副会长李本乾教授在线上发表题为“AI时代的认知传播创新”的主旨演讲。他从AI时代生成式大模型的发展现状切入,指出了目前人工智能从狭义到通用的转向趋势,并结合美国、欧盟及中国的治理思路,提出AI技术风险治理的可行举措。

李本乾教授在线作主旨报告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教授、澳门传播学会副会长柳旭东教授以“多样化接触调节偏见感知:议题参与、媒体接触取向与对中美贸易争端报道的敌意媒体感知”为题作主旨报告。他聚焦于扩展媒体接触如何减轻人们的敌意媒体感知(HIMP)这一命题,阐释了作为多样化媒体接触前因的议题参与和认知参与,将显著增加人们的多样化媒体接触等重要结论,为认识多样化媒体接触感知的调节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柳旭东教授作主旨报告

中国认知传播学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卜彦芳教授作题为“库恩范式透视:中国认知传播研究的演进轨迹”的主旨报告。她认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认知传播带来了方法论上质的飞跃,但数智化环境的复杂多变也使得中国认知传播研究面临诸多挑战,并强调如何构建更具有中国特色、完善的认知传播理论体系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卜彦芳教授作主旨报告

长安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杜波教授在题为“数智时代公众认知对新闻业的重塑”的主旨报告中指出,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已深刻影响了信息传播方式,新闻业也因此发生了显著变化。他强调,技术变革的核心仍然是人,公众的多种认知和需求正在重塑新闻业的面貌。

杜波教授作主旨报告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赵毅衡教授发表了题为“建立一个‘AI文化符号学’:向AI求教的10个问题”的主旨演讲。他从AI的聚合操作、决策能力、与人类的关系等十个问题出发,深入阐释了“AI文化符号学”的内在肌理。同时指出,AI进展速度过快,正在迅速耗尽文化意义活动的基本动力,人类文化活动正快速奔向“意义热寂”。他提醒道,人类在拥抱AI时必须加以预防,才能避开灾难。

赵毅衡教授作主旨报告

恒挚时刻

作为致力于服务中国科研事业的北京恒挚科技有限公司,我们有幸参与此次学术盛会,与众多学术前辈和青年才俊共同探讨前沿研究,见证思想的碰撞与交融。
北京恒挚科技长期致力于服务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认知传播技术的落地应用,为推动该领域的创新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恒挚科技展台

为专家学者介绍恒挚科技神经科学产品

恒挚科技大区负责人参加圆桌会议

公司简介

北京恒挚科技有限公司,长期服务于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并已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北京市“创新型”中小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名单。同时,与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中国管理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多个学会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始终坚持为中国科研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力为己任。
目前,我司已入选为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工程建设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单位和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人机交互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单位。
关注我们:

zh_CN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