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设计:跨学科群体决策认知机制
本研究针对工程设计中跨学科群体决策的认知机制缺失问题,采用眼动追踪技术与结构方程模型(PLS-SEM),量化分析视觉注意力分配对群体决策绩效的影响,为优化工程群体决策提供认知层面的理论依据。
工程产品设计依赖跨学科群体决策,但其复杂性受多因素影响,传统行为研究缺乏对认知过程的定量分析。眼动追踪技术可实时捕捉注意力分配,但其在工程决策中的应用尚处起步阶段,尤其缺乏对群体层面认知同步和决策绩效关联的系统研究。
01.识别跨学科技术焦点的视觉注意力指标(注视时长、次数、轨迹一致性)与群体决策质量、满意度、可接受性的因果关系;
02.构建基于眼动数据的群体决策绩效预测模型;
03.通过游轮客舱设计案例,验证注意力分配对跨学科决策效率的影响路径。
✦理论层面:填补跨学科群体决策中认知因素定量研究的空白,建立“注意力分配-决策绩效”的神经行为关联模型;
✦实践层面:为工程设计中优化决策材料布局、提升跨学科协作效率提供技术路径,推动眼动技术在实时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


实验设计:
✦参与者:72名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和造船公司的跨学科参与者(结构工程、美学设计、环境工程背景),分为24组(每组3人)。
✦任务流程:
▪个体决策阶段:基于单学科知识评估3个游轮客舱设计方案(A/B/C);
▪群体决策阶段:跨学科讨论并达成共识,采用多属性决策任务(MADM)结合有声思维法(Think-Aloud Protocol)捕捉认知过程。


实验流程图


眼动测量:
✦设备:Eye-Logic眼动仪(60 Hz采样频率),记录注视时长、次数、热图及轨迹一致性,感兴趣区域(AOI)划分为跨学科技术焦点(HCN)、单学科技术焦点(SE/AD/EE)和图纸区域(DWG)。


数据分析:
✦采用PLS-SEM模型验证变量间直接/间接效应,自变量为群体平均注视时长(X₁)、注视次数(X₂)、轨迹相似度(X₃/X₄),因变量为决策质量(Y₁)、共识度(Y₂)、效率(Y₃)、满意度(Y₄)、可接受性(Y₅)。


注意力分配特征:
✦跨学科技术焦点(HCN)的注视时长(23.76%)和次数(25.15%)最高,图纸区域(DWG)注视变异大(CV=0.966),表明群体对文本信息的注意力更集中且一致。
决策绩效影响路径:
✦直接效应:群体平均注视时长(X₁)→注视次数(X₂)→满意度(Y₄,β=0.849, p
✦间接效应:注视时长和次数通过决策质量(Y₁)间接影响效率(Y₃,β=0.871, p
✦负向效应:过度关注图纸区域(DWG)会降低决策效率(β=-0.456, p


PLS模型分析结果
学科差异:
✦结构工程参与者侧重功能参数(如隔断材料),美学设计关注色彩搭配,环境工程聚焦舒适性指标,但跨学科讨论可提升共识度(加权均值4.953)。
核心机制:
✦视觉注意力分配通过“深度信息加工→认知同步→决策共识”路径影响群体绩效,跨学科技术焦点的注视时长和次数是关键预测指标。
实践建议:
✦优化决策材料:通过加粗、色彩标注突出跨学科技术焦点,减少图纸抽象信息干扰;
✦强化认知训练:开展跨学科术语互训,提升对异学科焦点的注意力分配能力;
✦流程设计:采用多轮讨论机制,平衡单学科视角与群体共识。
局限与展望:
✦样本量较小且限于静态决策场景,未来需结合动态任务和超扫描技术,探索群体神经同步对决策的影响。
公司简介


北京恒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恒挚科技”)是一家专注于前沿科技的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深耕脑科学、神经管理、人因工程、生物力学、拟态环境及XR仿真现实等多学科交叉领域。恒挚科技依托广东人因技术研究院与武汉人因工程技术研究院的科研力量,构建了集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运营体系,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高质量的科技解决方案。
凭借卓越的创新能力,恒挚科技已荣获多项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和注册商标,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多项权威名单,并参与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的编制。公司长期服务于高校及科研院所,与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建筑学会等多个国家级学会深度合作,每年组织与参与40余场学术会议,推动技术交流与行业发展。
恒挚科技秉持“为科研事业尽一份力”的理念,致力于成为行业领先的科研支持型科技企业,助力国家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携手各界伙伴共赴科技赋能的美好未来。


扫码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