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8月22日-24日,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生物力学与人因工程交叉融合2025学术交流大会在西安召开。会议由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空军军医大学·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承办,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职业工效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管理工效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智能穿戴与服装人因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交通工效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汽车人因与工效学专业委员会、《人类工效学》编辑部、《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编辑部、《空军航空医学》编辑部、北京恒挚科技有限公司及深圳米乔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界的代表近200人参加会议。


开幕式&主旨报告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聚力汇智 融合创新”,旨在聚焦生物力学与人因工程研究应用领域,打造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实践,分享学术界、产业界最新研究成果,交流核心期刊论文及SCI论文写作投稿经验,为广大产学研学者和技术人员搭建一个跨学科、高质量、开放包容的学术交流平台。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理事长、教育部工业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东北大学郭伏教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刘晓鹏副主任出席大会并分别致辞。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前任理事长、国际工效学协会IEA执行理事兼发展与促进委员会主席、《ERGONOMICS》联合主编、清华大学张伟教授出席大会并作大会主旨报告《人因与工效学发展思考:机遇与挑战》。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副理事长、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大会主席王兴伟致大会欢迎辞。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常务理事、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空军特色医学中心高级工程师、大会组委会主席桂春梅主持大会。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理事长郭伏教授致辞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刘晓鹏副主任致辞


大会主席王兴伟致欢迎辞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前任理事长张伟教授
作大会主旨报告


组委会主席桂春梅主持大会
大会报告
大会报告环节,12位特邀专家围绕生物力学与人因工程交叉融合研究发展与技术应用,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报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长江学者、杰青、美国AIMBE会士樊瑜波教授,作了题为“面向健康与极端环境的生物力学”的报告;中国航空学会人体与环境工程专委会主任委员、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肖华军研究员发表了“运用航空航天医学等效高度理念和人体与环境防护技术密码破解高原缺氧难题”的报告;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主任许硕贵主任医师的报告主题为“基于人因工效的手术激光定位导航系统”;冯天有中西医结合正骨技术传人、中央/中央军委保健会诊专家、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冯伟主任医师作了题为“重建脊柱内外平衡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的报告;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副理事长、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王兴伟正高级工程师发表了“特种座椅久坐舒适性设计关键技术研究”的报告;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常务理事、北方交通大学方卫宁教授围绕“列车驾驶舱设计中的人因问题”主题作了报告;军事科学院陈晓研究员作了题为“可穿戴外骨骼助力系统应用进展效能评估”的报告;中国航空学会人体与环境工程专委会主任委员、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耿喜臣研究员作了题为“飞行员体能训练与评估”的报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丁立教授发表了“基于眼球模型的复杂环境认知能力变化的思考”的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左西年教授围绕“人类行动模式脑网络”主题进行报告。
























大会报告环节分别由6位专家担任学术主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家双一流学科负责人、空军军医大学刘勇教授,陕西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空军军医大学卢虹冰教授,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副理事长、管理工效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蒋祖华教授,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副理事长、交通工效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人类工效学》副主编、国家车辆驾驶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树林研究员,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副理事长、人机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农业大学毛恩荣教授,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生命专委会副主委/国家空间站工程专家委员会专家、空军军医大学孙喜庆教授。








郭伏理事长、刘晓鹏副主任、张伟前任理事长、王保国前任副理事长、王兴伟副理事长分别为主旨报告和大会报告嘉宾颁发荣誉证书。
























专题报告&学术论坛
大会开设了4个专题会场,开展了包含人工智能、生物力学、运动健康、人因医学、汽车制造、航空航天航海人因、社会人因等各学科及产业发展研究和应用等热点问题的20场高质量专题报告。
此外,大会还特别设置了2个学术论坛,包括论文报告专场和SCI主题圆桌专场,旨在为中青年学者提供展示研究成果、拓展科研写作思路的交流平台。张树林副主编、张向阳副主编主持会议论文专场,张伟教授主持SCI主题圆桌专场。




优秀论文颁奖
大会还举办了论文颁奖典礼,23篇论文获评大会优秀论文。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搭建了横跨生物力学、健康医学、工效设计、信息融合等多学科的高水平对话平台,深度激发了跨领域协同创新的动能。1场主旨报告、12个大会报告、20个专题报告、23篇优秀论文交流、SCI论坛和技术成果展,系统梳理了生物力学与人因工程在健康中国、智能制造、康复医疗、航空航天航海研究等国家重大需求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与前沿技术路线,形成了“临床需求牵引—基础研究突破—技术装备研发—标准体系构建—产业转化落地”的全链条共识。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只有把“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与“力学—生理心理学—行为学”耦合机制深度嵌入装备、环境与任务的全生命周期,才能真正实现“安全、高效、舒适、健康”的人机共生目标。
代表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大会为联合创新动力,把会场激荡的思想火花转化为实验室里的联合攻关、临床中的循证评价、生产线上的迭代升级,共同书写生物力学与人因工程深度融合、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文字:桂春梅
供稿: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










公司简介


凭借卓越的创新能力,恒挚科技已荣获多项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和注册商标,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多项权威名单,并参与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的编制。公司长期服务于高校及科研院所,与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建筑学会等多个国家级学会深度合作,每年组织与参与40余场学术会议,推动技术交流与行业发展。
恒挚科技秉持“为科研事业尽一份力”的理念,致力于成为行业领先的科研支持型科技企业,助力国家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携手各界伙伴共赴科技赋能的美好未来。


扫码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