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会议简介
由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设计工效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5届设计工效学学术会议定于2025年11月28日至30日在深圳举行。本次会议聚焦于“人因·智能·协同”这一主题,旨在探索设计工效学在设计学、先进制造、管理工程、神经科学、信息科学、健康产业以及人工智能等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机制及最新进展,分享国内外学术界、产业界在设计工效学、神经设计学、管理工效学、医工交叉融合等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实践成果,为从事设计工效学领域研究的广大学者和技术人员搭建一个跨学科、高质量、开放包容的学术交流平台。
会议邀请来自工效学、设计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管理工程、机械工程、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知名学者和专家,就设计工效学的未来发展、人因学在设计中的应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工效学研究趋势等前沿话题进行学术交流。同时,会议将设置专题分会场、青年学者论坛、优秀硕博论坛等,为设计工效学研究提供一个展示最新成果、交流思想经验的平台。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第5届设计工效学学术会议作为西丽湖论坛(由国家科技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年度科技论坛)2025年系列学术论坛活动之一,由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设计工效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深圳技术大学承办,会议以设计工效学领域专家学者交流为宗旨,以推动设计工效学跨学科融合发展为目的,热忱欢迎工效学、设计学、心理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知名学者和从业人员积极参加,共同探讨设计工效学未来发展方向,为促进人与工具、环境的和谐互动做出贡献,期待您的参与!
会议主题:人因·智能·协同,议题包括但不限于:
1.人因工程、设计工效学最新研究进展
2.神经设计学、神经人因学
3.人工智能与用户信任
4.人工智能与产品创新
5.信息可视化与界面设计
6.智能驾驶与人机交互
7.人因照明设计
8.社会包容性设计与可持续发展
9.医疗健康与适老化设计
10.可穿戴技术与人机工效
11.用户体验与多元化设计
12.人因工程与设计教育
13.交互设计与用户行为
14.其他人因工程相关研究
二、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设计工效学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深圳技术大学
联合承办单位:
深圳市龙岗区工业设计协会
北京恒挚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深圳人因工程技术研究院
国际用户体验专业协会UXPA中国区
深圳市冠旭电子有限公司
深圳市乐福衡器有限公司
大会名誉主席:陈善广 张伟 郭伏
大会主席:明仲、薛澄岐
学术委员会主席:薛澄岐
学术委员会副主席:张力 方卫宁 刘胧 谭浩 吴晓莉
学术委员会委员 (按姓氏首字母排序):陈登凯 陈晓皎 杜鹤民 方浩 宫晓东 侯冠华 霍发仁 林丽 牛亚峰 彭圣芳 宋方昊 宋晓蕾 谭浩 汪海波 吴晓莉
组织委员会主席:霍裕达 尚莹莹
组织委员会副主席:杜鹤民 牛亚峰
组织委员会委员:张贵君 李立全 胡婧璇 王军锋 易沙 孙旭东 李甲华 翟伟民 崔因 郝娉婷 魏芊蕙 杜仙 邓威 王海涛 孙家玥 海鹏娇 赵玲
三、会议时间和地点
会议举办日期:2025年11月28-30日
报到时间:2025年11月28日
大会时间:2025年11月29日(全天)
分论坛时间:2025年11月30日(上午)
企业参观:2025年11月30日(下午)(根据个人行程安排自由报名)
会议地点:深圳技术大学1034酒店
四、大会主论坛报告嘉宾
郭伏,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理事长 东北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情感设计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薛澄岐,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设计工效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东南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待定
余隋怀,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中国古代造物中的人–物–境共生思想
胡洁,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AI大模型驱动的人机共融与智慧健康
谭浩,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设计工效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南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面向安全的人因信息设计——设计学的视角
杜本麟,香港理工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Human Interaction in Virtual Space: Cybersickness and locomotion
杜峰,中国心理学会副秘书长,工程心理专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题目:待定
廖镇,船舶系统研究院副院长
报告题目:人因成熟度:复杂系统人因工程正向设计的一种重要方法
董大勇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舱室集成二级专业总师
报告题目:基于智能设计的民机客舱人因研究
高健,华为冯特实验室主任
报告题目:待定
诸臣,科大讯飞工业设计中心设计总监
报告题目:人工智能与工业设计融合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霍裕达,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院长 教授
报告题目:待定
五、分论坛报告嘉宾
吴昌旭,教授、博导,清华大学
报告题目:可解释人工智能数字人模型在可用性设计中的应用
方卫宁,教授、博导,北京交通大学
报告题目:列车驾驶舱设计中的人因问题:挑战、进展和展望
刘胧,教授、博导,同济大学
报告题目:新兴设计中的人因问题研究
牛亚峰,教授、博导,东南大学
报告题目:眼控交互中的人因工程问题
白仲航,教授、博导,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
报告题目:基于特征映射的情感与可供性融合的产品设计方法
姚湘,教授、博导,南华大学松霖建筑与设计艺术学院院长
报告题目:智慧医疗产品创新设计与研究
王旭鹏,教授、博导,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报告题目:医工交叉背景下创新设计与应用研究
郜红合,教授,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
报告题目:基于视障人群的触觉图形设计研究
冯青,教授、博导,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报告题目:基于CNN-BiLSTM模型的矿用挖掘机操作疲劳识别模型
高雨辰,教授、博导,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
报告题目:从驾驶舱到空间物种:无人驾驶eVTOL的座舱形态革命
林丽,教授、博导,贵州大学工业设计系系主任
报告题目:解读基金申报成功密码—撰写提质、战略设计升级与典型案例启示
宋方昊,教授、博导,山东大学工业设计研究所所长
报告题目:基于实验美学的AIGC 生成式设计评价模型研究
陈玉霞,教授、博导,安徽农业大学健康睡眠家居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报告题目:工效学设计助力健康睡眠产业发展
杨延璞,教授、博导,长安大学
报告题目:面向人本智造的维修作业上肢肌肉疲劳智能识别研究
叶许红,教授、博导,浙江工业大学
报告题目:Is Greater Complexity Better? The Impact of Visual Complexity in Online Product Images
江奥,研究员、博导,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航空航天工业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
报告题目:航天复杂系统操控交互界面设计与评估关键技术
刘鹏,研究员、博导,浙江大学
报告题目:自动驾驶信任修复
霍发仁,教授,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学科负责人
报告题目:自动驾驶汽车对行人从众行为决策的影响
丁一,教授,安徽工程大学工业工程系系主任
报告题目:为何不信任AI?对人智协作中能力–信任不匹配的神经行为学研究
胡志刚,教授,陕西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研究所所长
报告题目:基于微分特征节的康复动作质量评估及量化
骆志强,教授,佛山大学设计学院
报告题目: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陈荃,正高级工程师,南京照明集团
报告题目: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城市道路照明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周小舟,副教授、博导,东南大学
报告题目:感知一致性驱动的VR灯光实时渲染策略与低代码跨平台照明设计工具开发
成沛瑶,副教授、博导,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报告题目:低空经济背景下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的人因研究
裴学胜,副教授,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报告题目:用户体验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
李晶,副教授,南京林业大学家具与工业设计学院院长助理
报告题目: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城市滨水界面夜景照明审美偏好研究
李民,高级工程师,南京大学
报告题目:城市智慧杆网系统的布局规划与实施路径–南京市域的实践探索与案例分析
罗春燕,副教授,佛山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
报告题目:跨学科赋能与混合式重构:《交互设计基础》一流课程的建设新路径
王军锋,副教授,深圳技术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
报告题目:语音交互界面设计研究
樊皓,副教授,西北工业大学
报告题目:基于工程人体测量的外耳可穿戴产品舒适性设计方法研究
茆晓阳,副教授,南京理工大学
报告题目:设计者–AI共创:基于功能语义推理的智能设计认知支持模型
朱兆华,副教授,中国矿业大学
报告题目:基于足压与步态分析的矫形鞋垫参数化设计研究
康红娜,副教授,南华大学
报告题目:适老化人因工程与服务设计
王永才,副教授,深圳技术大学未来技术学院
报告题目:AIGC对设计师能力培养的多重影响
胡晶,副教授,武汉学院
报告题目:毕业论文指导中的师生情绪匹配机制及教学系统优化研究
方菲,特聘副研究员,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学院
报告题目:不同近体行为类型下服务机器人语言解释策略对用户舒适度和接受度的影响研究
费文杰,高级工程师,南京艺术学院
报告题目:AIGC构造数字商业化夜景照明新模式研究–以“西城夜未央”街区混合现实交互场景打造为例
张杰,助理教授、博导,澳门理工大学
报告题目:AI驱动三维人头建模与产品设计
白紫千,助理教授、博导,南方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基于可穿戴柔性传感器的多模态人机交互系统
杨雅蝶博士,助理教授,香港理工大学
报告题目:融合年龄与BMI的三维女性乳房建模及其在人体工效学设计中的应用
翟伟民,助理教授,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
报告题目:融合 TAGUCHI 与熵权-TOPSIS方法的新能源汽车尾灯视觉设计最优方案探索
吴雪颖,助理教授,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
报告题目:城市人因与环境行为:基于大数据的探索、解析与启示
王虞倩,副研究员,香港理工大学
报告题目:基于三维人脸的感知模型
彭宁玥,讲师,南京邮电大学
报告题目:Cognitive and Socio-cognitive Pathways of Human–GenAI Collaboration in Visual Creativity: Evidence from a Laboratory Experiment
余潇群,博士、讲师,东南大学
报告题目:提高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的可达性:基于人体姿态估计的视角
汤文哲,博士、讲师,南京林业大学
报告题目:Rapid emotion recognition with multimodal small sample i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张晶,博士、讲师,南京林业大学
报告题目:“领导驾驶舱”人机界面复杂度设计与工效学优化研究
马铁军,博士、讲师,河海大学
报告题目:面向人机协作的外骨骼的生物力学建模评估:方法、挑战与应用
郝娉婷,博士、讲师,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
报告题目:医疗自助终端机多模态交互设计研究
蒋俊杰,博士、讲师,宁波财经学院
报告题目:用户体验视域下的数字博物馆平台设计策略
丁嵩,博士、讲师,东北大学
报告题目:人智协作中的信任决策建模方法
屈庆星,博士、讲师,东北大学
报告题目:Assessing the effect of multimodal interaction of HMI displays for the smart cockpit: Evidence from mental workload, driving performance, eye tracker, and electroencephalography measures
李明明,博士、讲师,安徽工业大学
报告题目:团队构成与决策权对人机协同决策心理、行为与神经活动的影响研究
吕伟,博士、讲师,安徽工程大学
报告题目:行人与智能汽车的交互—考虑外部人机界面的作用
李珏,博士后,同济大学
报告题目:自动驾驶系统用户信任校准的设计方法
江胜友,设计总监,深圳市爱琳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报告题目:智能升降桌产品形态视觉设计因子最优组合及其用户视觉意向评价机制研究
施晴曼,首席运营官,深圳三二数字内容有限公司
报告题目:AIGC创新实践和创意设计人才培养分享
王硕,大区总监,北京恒挚科技有限公司
报告题目:神经设计中人因技术手段的应用
*博、硕士生分论坛分享
持续更新中…
六、会议注册
1.注册费缴费标准
学会会员:1400元/人;非学会会员:1600元/人;学生:凭有效学生证,800元/人
2.缴费账户信息
收款单位名称:深圳市龙岗区工业设计协会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坪地支行
银行账号:4000027609200599697
汇款时请在备注中注明“2025会议注册费–姓名–手机号”(请务必备注)
收款二维码(可刷公务卡):


报名信息收集:


3.会议通知群
会议通知群采用邀请形式,已缴费参会代表会由会务组工作人员邀请入群。因有个别会议代表缴费后时未备注信息且未填写问卷星信息收集表,造成会务组无法联系确认,请已缴费未入群、未收到发票的参会代表及时联系会务组韩永老师(15750991737)
七、会议住宿
1)深圳技术大学1034酒店 地址:深圳市坪山区兰田路3002号深圳技术大学校内
联系人:廖经理13549405293(注:目前已订满无房)。
2)维也纳国际酒店(坪山东城大厦店) 地址:深圳市坪山区龙田街道兰竹东路13号东城大厦。协议价格:标准间 308元/间,大床房308 元/间,含早餐。预定联系:凌经理 18923437978
八、协办及会议咨询:
会务咨询:
韩永 15750991737 王晨 18204800360
协办及合作:
杜老师 13923641580 王老师 13350023784
公司简介



北京恒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挚科技”),是专注前沿科技的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深耕脑科学、神经管理、人因工程、生物力学、拟态环境及XR仿真现实等多学科交叉领域。公司构建“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一体化运营体系,可提供一站式、高质量定制化科技解决方案;凭借持续创新能力,累计获得多项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及注册商标,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名单,并参与国家标准与团体标准编制。
恒挚科技长期服务高校及科研院所,与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建筑学会等国家级学会深度合作,每年组织并参与40余场学术会议,推动技术交流与行业发展。未来,恒挚科技将继续秉持“为科研事业尽一份力”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成为行业领先的科研支持型科技企业,以技术创新助力国家科技进步与社会高质量发展,携手各界伙伴共赴科技赋能未来。



扫码关注我们







































